2020年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技術方案
據預測,2020年全國玉米病蟲害發生接近常年,預計發生面積10.9億畝次,其中,蟲害發生8.4億畝次,病害發生2.5億畝次。遷飛性害蟲呈重發態勢,草地貪夜蛾北遷時間提早、蟲量加大,各地區均有集中危害的可能;黏蟲在北方、西南等部分地區會出現高密度集中為害;棉鈴蟲在黃淮海地區發生突出、危害區域擴大。地下害蟲在西北、東北局部偏重發生,大斑病在北方大部地區中等發生,局部偏重,預計發生面積7000萬畝;小斑病在黃淮海局部和西南地區中等發生,預計發生3700萬畝,南方銹病在黃淮區域有偏重流行風險。為做好2020年玉米重大病蟲害防控工作,特制定本方案。
一、防控目標
重點防控玉米螟、黏蟲、棉鈴蟲、地下害蟲、大斑病、南方銹病、小斑病、褐斑病等“四蟲四病”,防治處置率90%以上,綜合防治效果85%以上,專業化統防統治率40%以上,病蟲危害損失控制在5%以內,化學農藥使用量有效減少,進一步推進綠色防控和統防統治。
二、防控策略
堅持因地制宜、分區施策的原則,以綠色防控技術為支撐,大力推進專業化統防統治與綠色防控融合。實施秸稈粉碎還田、選用抗耐病蟲品種,采取種子處理、苗期病蟲害防治、天敵保護利用和中后期病蟲防治技術,實現玉米重大病蟲可持續治理,保障玉米生產安全。
三、防控措施
(一)不同區域防控重點
1.北方春播玉米區:重點防控玉米螟、雙斑長跗螢葉甲、地下害蟲、二代三代黏蟲、大斑病、莖腐病、玉米線蟲矮化病、灰斑病。
2.黃淮海夏播玉米區:重點防控草地貪夜蛾、玉米螟、棉鈴蟲、二代黏蟲、玉米蚜蟲、二點委夜蛾、薊馬、莖腐病、南方銹病、褐斑病、彎孢葉斑病、小斑病、粗縮病。
3.西南山地丘陵玉米區:重點防控草地貪夜蛾、玉米螟、二代三代黏蟲、紋枯病、大斑病、灰斑病、穗腐病。
4.西北玉米區:重點防控地下害蟲、玉米蚜蟲、葉螨、玉米螟、雙斑長跗螢葉甲、莖腐病和大斑病。
(二)主要病蟲防治技術措施
1.玉米螟:秸稈粉碎還田,減少蟲源基數;越冬代成蟲羽化期使用殺蟲燈結合性誘劑誘殺;成蟲產卵初期釋放赤眼蜂滅卵;心葉末期噴灑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生物農藥,或選用四氯蟲酰胺、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殺蟲劑噴施。
2.棉鈴蟲:產卵初期釋放螟黃赤眼蜂滅卵,或卵孵化盛期選用蘇云金桿菌制劑、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氯蟲苯甲酰胺等噴霧防治。
3.黏蟲:成蟲發生期,集中連片使用殺蟲燈,傍晚至次日凌晨開燈。及時清除田邊雜草,幼蟲3齡之前施藥防治,可選用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氯蟲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等藥劑。
4.地下害蟲及薊馬、蚜蟲、灰飛虱、甜菜夜蛾、黏蟲、棉鈴蟲等苗期害蟲:利用含有噻蟲嗪、吡蟲啉、氯蟲苯甲酰胺、溴氰蟲酰胺和丁硫克百威等成分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
5.玉米葉斑類病害:選用抗病品種,合理密植,科學施肥。在玉米心葉末期,選用苯醚甲環唑、烯唑醇、吡唑醚菌酯等殺菌劑噴施,視發病情況隔7至10天再噴一次,褐斑病重發區在玉米8至10葉期用藥防治。
6.雙斑長跗螢葉甲:在玉米吐絲授粉期,花絲上平均單穗超過5頭時就要進行防治,選用吡蟲啉、噻蟲嗪、高效氯氟氰菊酯、氯氰菊酯殺蟲劑噴施,直接將藥液噴在果穗花絲上。噴藥時間選在上午10時前和下午5時后。
7.玉米紋枯病:選用抗耐病品種,合理密植。發病初期剝除莖基部發病葉鞘,噴施生物農藥井岡霉素A,或選用菌核凈、烯唑醇、代森錳鋅等殺菌劑噴施,視發病情況隔7至10天再噴一次。
8.玉米蚜蟲:在蚜蟲常年發生重的地區,利用噻蟲嗪種衣劑包衣,對后期玉米蚜蟲具有很好的控制作用;玉米抽雄期,蚜蟲盛發初期噴施噻蟲嗪、吡蟲啉、吡蚜酮等藥劑。
9.玉米葉螨:播種至出苗前,清除田邊地頭雜草。點片發生時,選用噠螨靈、噻螨酮、克螨特、阿維菌素等噴霧,重點噴灑田塊周邊玉米中下部葉背及地頭雜草。
10.根腐病、絲黑穗病和莖腐病等:選用抗病品種,選用咯菌腈·精甲霜、苯醚甲環唑、吡唑醚菌酯或戊唑醇等成分的種衣劑進行種子包衣。
11.二點委夜蛾:深耕冬閑田,播前滅茬或清茬,清除玉米播種溝上的覆蓋物;或在播種機上配置清壟器,播種時直接清除播種溝上的覆蓋物;利用含有丁硫克百威、溴氰蟲酰胺等藥劑成分的種衣劑種子包衣。應急防治可選用氯蟲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維菌素苯甲酸鹽等,可采用噴霧、毒餌誘殺或撒毒土等方式。
四、專業化統防統治技術
1.秸稈處理、深耕滅茬技術。采取秸稈綜合利用、粉碎還田、深耕土壤、播前滅茬,壓低病蟲源基數。
2.成蟲誘殺技術。在害蟲成蟲羽化期,使用殺蟲燈誘殺,對玉米螟越冬代成蟲可結合性誘劑誘殺。
3.種子處理技術。根據地下害蟲、土傳病害和苗期病蟲害種類,選擇適宜的種衣劑實施種子統一包衣。
4.苗期害蟲防治技術。根據苗期二代黏蟲、薊馬、灰飛虱、甜菜夜蛾、棉鈴蟲的發生情況,選用適宜的殺蟲劑噴霧防治。使用煙嘧磺隆除草劑的地塊,避免使用有機磷農藥,以免發生藥害。
5.中后期病蟲防治技術。心葉末期,統一噴灑蘇云金桿菌、白僵菌等生物制劑防治玉米螟幼蟲;根據中后期葉斑病、穗腐病、玉米螟、棉鈴蟲、蚜蟲和雙斑長跗螢葉甲等病蟲的發生情況,合理混配殺蟲劑和殺菌劑,控制后期病蟲為害。推廣使用高稈作物噴霧機和航化作業,提升中后期防控作業能力。
6.赤眼蜂防蟲技術。在玉米螟、棉鈴蟲、桃蛀螟等害蟲產卵初期至卵盛期,選用當地優勢蜂種,每畝放蜂1.5-2萬頭,每畝設置3-5個釋放點,分兩次統一釋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