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安天下,種鑄基石,東亞種業力爭打好玉米種業翻身仗
玉米,是我國第一大糧食品種,也是產業鏈最長、下游產品最豐富的谷物品種。在2022中國種子大會暨南繁硅谷論壇玉米產業鏈發展分論壇上,來自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專家、學者、企業家等表示,隨著基因技術的發展,玉米產業格局迎來重大變化,市場競爭由國內轉向國際,玉米產業迎來新機遇,也面臨更高挑戰,只有依靠科技,才能打好玉米種業翻身仗,延長玉米產業鏈。
論壇中,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北京農學院、云南省農業科學院、中國種子協會玉米分會、廣東省農業科學院等科研院所的專家、學者齊聚一堂,聚焦玉米種質資源保護應用、前沿育種技術等熱點話題,圍繞玉米生物產業化的機遇和挑戰展開對話,獻策謀計,共商玉米產業發展新路徑。同時,遼寧東亞種業有限公司等種企負責人,從市場角度,全方位、立體化剖析玉米產業新形勢、新發展,為玉米產業鏈發展支招。
玉米是我國生產面積最大的糧食作物,約占糧食種植總面積的35%,產量接近全年糧食總產量的40%。一直以來,玉米育種是我國研發的重點,對保障國家糧食全具有舉足輕重作用。參加論壇的種業專家、學者認為,玉米產業的良種創新和豐產穩產,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加快現代種業振興等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戰略支撐作用。隨著全球化的推進,市場競爭由國內轉向國際,玉米產業也面臨更高挑戰。
作為全球第一大作物,170余個國家和地區種植玉米。我國種植面積位居全球第一,產量全球第二。對于如何打好玉米種業翻身仗,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李建生認為,我國要打好種業翻身仗,實現種業振興,出路還在創新上,包括體制機制創新、種業育種技術創新、種業需要的優良種子創新等。
東亞種業在過去的發展路程及未來的規劃中,始終將研發育種、科技創新當作企業命脈,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持續加大科研投入,自2013年啟動遼寧現代種業研發中心建設,總投資近2億元,于2017年建成技術先進、裝備超前、功能齊全、運行高效的工廠化生物育種平臺并投入使用。
在國家和省市各級科技項目的支持下,東亞種業育出了東單1331等國內優秀品種,并結合品種特點,開發了全套技術服務體系,為農業增產增收做出了貢獻。東單1331通過東華北、黃淮海、西北、西南四大區國審及青貯國審,適宜在21省種植,以近幾年的測產數據估算平均每畝增產糧食300斤以上,同時因為高抗性及超國家一級標準的淀粉、粗蛋白含量,各大牧場年種植面積超百萬畝。
在2019年國家核心展示匯總中,抗災大品種東單1331表現非常優秀。東華北區產量在九個品種中排名第一位:產量855.4公斤;增產比例8.98%;增產點率100%;倒伏倒折之和0.1%;莖腐病高抗;穗腐病高抗;不禿尖;熟期比鄭單958早一天;匯總中被評為優異品種。在2020年東華北國家青貯展示四十一個品種中,東單1331產量第一;綜合評定:抗倒性好,果穗勻,抗病性好,持緑性較好,適宜糧飼通用。
東單1331自2016年問世以來,經歷低溫澇災、高溫干旱、臺風暴雨、各種病蟲害的考驗,在全國各地均表現出極佳的廣適性、抗逆性和豐產性,具有:苗齊苗壯苗情好、莖韌根壯抗倒伏、根深葉厚抗干旱、一粒封頂抗高溫、高抗螟蟲抗蟲害、強力免疫抗病害、鐵桿莊稼抗澇災、顆粒歸倉宜機收、增產增收豐產好、糧飼通用品質優等諸多優點,是一個適宜大戶模化種植的品種。2021年在面對旱澇災害南北連發重發、病蟲害卷土重來的嚴苛種植條件下,東單1331從種到收、從根系到果穗都沒有讓廣大農戶失望,一如既往地優秀!
目前,公司累計在全國共審定了玉米品種1136個(次),含國審品種82個,每年有近10-20項科研成果推廣應用,公司玉米品種累計審定數量位居行業前列。只爭朝夕,不負韶華,銳意進取,砥礪前行。東亞種業愿以進一步全面開放的情懷,與各科研院所、大專院校、業界企業廣泛合作、共贏發展,為現代民族種業建設、國家農業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