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農村部印發通知 加快推進種業基地現代化建設
各省、自治區、直轄市農業農村(農牧)廳(局、委),新疆生產建設兵團農業農村局:
為貫徹黨中央、國務院種業振興決策部署,落實《“十四五”全國現代種業發展規劃》《“十四五”現代種業提升工程建設規劃》安排,深入實施種業基地提升行動,強化基地屬地責任,發揮企業主體作用,推動有效市場和有為政府更好結合,加快建設現代化種業基地,健全良種繁育和應急保障體系,實現重要農產品種源自主可控,確保農業生產用種安全。現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優化基地布局,打造國家種源保障戰略力量
(一)完善農作物種業基地布局。持續推進甘肅雜交玉米、四川雜交水稻、黑龍江大豆、海南南繁等國家級育制種基地建設。在玉米、水稻、大豆、小麥、馬鈴薯制種優勢區布局建設一批區域性糧食作物良種繁育基地和制種大縣,在油料、棉花、糖料、果蔬等種子種苗生產優勢區布局建設一批重要經濟作物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和制種大縣,繼續支持云南、青海等冬(夏)繁育制種基地建設。堅持有進有出、獎優罰劣,對制種大縣和區域性良種繁育基地實行動態調整。鼓勵各地在支持國家種業基地建設基礎上,立足本地資源稟賦和區域農業發展需要,布局建設省級農作物種業基地,滿足多元化生產用種需求。
(二)加強畜禽種業基地布局。以生豬、奶牛、肉牛、羊、蛋雞、肉雞、水禽為重點,以蜂、蠶、馬、驢等為補充,在畜禽種業優勢區遴選建設一批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擴繁基地和種公畜站(簡稱“畜禽種業基地”)。建立基地定期考核和隨機抽查制度,實行優勝劣汰、動態調整。各地要結合產業需求和優勢特色,布局建設一批省級畜禽種業基地,健全省級畜禽良種繁育體系,保障畜牧業種源供給。
二、加強基地建設,提高產業鏈現代化水平
(三)建設現代化農作物制種基地。各地要加強基地田塊整治、土壤改良、灌排溝渠、路網電網等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強化設施設備管護,打造集中連片、旱能灌、澇能排、有效隔離、穩產高產的制種基地,持續提升基地田間基礎設施標準化水平。要支持開展制種機械化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加強先進制種機械裝備研發與應用,加快提高“耕、種、管、收”作業質量與效率,持續提升制種全程機械化水平。要立足高質量種子生產,支持企業對標國際先進水平,改造種子加工裝備,升級種子烘干、精選、包衣、包裝等技術工藝,持續提升種子加工自動化水平。支持企業加強物聯網、衛星遙感及大數據等技術應用,開展田間生產、種子加工、倉儲調運等信息監測,強化溯源管理和數據分析,持續提升流程控制信息化水平。要加快培育種子生產各環節專業化服務主體,有效提供農資供應、農機作業、統防統治、代繁代制、收儲加工及金融保險等服務,持續提升種子生產服務社會化水平。
(四)建設現代化畜禽種業基地。各地要支持國家畜禽核心育種場(基地、站)加強場區設施標準化建設,進一步提高養殖圈舍、測定欄舍、糞污處理、疫病防控等設施水平。加強飼養管理自動化建設,改造提升設施設備和信息管理系統,實現生產過程自動化、生產數據可視化。加強測定評估智能化建設,加快個體識別、性能測定等環節精準測定設備及軟件應用,實現數據自動收集、分析評估,并與國家畜禽遺傳評估中心實時對接。加強疫病防控立體化建設,設立場外防疫隔離區,完善場內防疫設施,加強車輛、物資、人員、飼料等進出管控,阻斷以空氣、蚊蟲、鼠鳥等為媒介的傳播途徑,構建種畜禽疫病防控體系。
(五)建設現代種業產業園。鼓勵各地結合本地實際,引導有條件的種業基地縣建設現代種業產業園,推動科技研發、加工物流、營銷服務等市場主體向園區集中,資本、科技、人才等要素向園區集聚,打造以制種產業為核心、相關產業為補充,鏈條完整、產業融合、現代化水平高、帶動能力強的種業發展新業態。支持符合條件的縣創建以種業為主導產業的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及農業現代化示范區。
三、強化管理服務,營造基地發展良好環境
(六)加強基地監管。各地要抓好基地源頭治理,強化企業生產經營許可資質、親本種子植物檢疫等市場準入審查,嚴格落實生產備案制度。定期開展制種基地巡查,抓好田間隔離與花期檢查,組織開展種子質量抽查,抓好制種過程管控。要加強種畜禽生產經營許可管理和質量檢測,強化精液等遺傳物質監管。建立完善制種糾紛處置機制,及時化解矛盾問題。強化執法監管,建立跨區域聯合執法和重大案件督辦機制,嚴厲查處套牌侵權、私繁濫制等違法行為。加強信息技術應用,探索利用衛星遙感技術開展制種基地監管試點。
(七)加強基地服務。鼓勵各地打造基地公共服務平臺,為制種生產、農資農機、物流交通等提供全方位專業化服務;支持有條件的基地市縣建立種子檢驗實驗室,為企業和農戶提供種子檢測服務;組織技術人員培訓,提高制種人員專業素質。針對基地發展需要及時研究出臺用地、用水、用電以及金融、保險、物流等支持政策。要積極探索一站式辦公的企業服務機制,簡化辦理流程,提高服務水平。
(八)推進基地與優勢企業合作共建。各地要探索土地流轉新機制,支持種業企業與制種大戶、合作社、農民建立長期契約合作關系,確保基地持續穩定。支持企業建設現代化種子生產加工設施,在土地流轉、建設用地、金融支持等方面給予傾斜。要將種業產業及支持重點企業政策納入地方發展規劃,建立與重點企業聯系機制,定期組織與基地有關部門、金融機構、專業合作組織等對接,協調解決企業遇到的實際問題。企業要在發展戰略布局中統籌基地建設,充分發揮技術和產業優勢,加大資金、裝備、人才投入力度,立足當地打造支柱產業、富民產業。
四、強化監測儲備,提高應急供種保障水平
(九)建立健全農業用種供需監測體系。各地要完善種子市場供需監測點布局,加強對重點品種、重點企業、重點區域的分析研判和監測預警,在關鍵農時及時發布供求信息。統籌利用現有農業生產救災資金,做好災后生產用種供給和應急調劑,保障農業生產用種安全。
(十)完善兩級農作物種子儲備制度。各地要建立健全省級儲備制度,到2023年實現省級儲備制度全覆蓋。加強省級儲備種子管理,進一步優化儲備結構,增強應急保障針對性,確保儲得進、調得出、用得上。
(十一)強化良種應急保障。各地要制定農作物供種應急預案,加強良種供應應急工作指揮,確保當地具備一定的種子應急調度能力,落實種子倉儲、運輸、加工、供應等應急能力建設和維護。研究建立畜禽種源風險預警機制,科學合理設定預警風險水平,及時啟動風險防控預案。
五、強化組織保障,確保各項任務落實落地
(十二)加強組織領導。各省級農業農村部門要加強統籌規劃,會同發改、財政、工信、金融等部門加大政策、資金支持力度,強化基地建設和管理,落實監督考核責任。有關種業基地重點地市要強化轄區內各縣制種產業規劃統籌、政策創設和基地監管。各基地縣要切實加強基地管理和服務,成立領導小組,編制發展規劃,健全政策體系,出臺管理辦法,建立縣鄉村三級管理隊伍,積極對接優勢企業聯合共建,營造基地發展良好環境。
(十三)強化政策保障。各地要抓好制種大縣獎勵、現代種業提升工程、種畜禽生產性能測定、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等政策項目實施,高標準農田建設優先支持制種基地。要利用高素質農民培育等政策渠道,培養一批懂技術、善經營、會管理的種業基地人才。要積極創設金融支持政策,探索開展土地經營權、大型機械設備、畜禽養殖圈舍、種畜禽活體抵押貸款和制種商業保險試點;通過稅費減免、貸款貼息等措施支持企業加大基地建設投入,引導社會和金融資本參與。
(十四)強化宣傳引導。各地要及時總結基地建設和應急供種保障經驗做法,深入挖掘基地企業結合共建、政策創新、社會化服務等方面的典型案例,利用新媒體、網絡、電視、報紙等形式,以及大型展會等平臺,加大宣傳力度,講好基地故事。鼓勵對基地建設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和個人,按照國家有關規定予以表彰表揚,努力營造種業基地提升良好氛圍。